[1] 贾民育, 刘敬宽,吴兵, 等. 论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可靠性 [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5, 5(3): 249-257. [2]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 地震监测与预报方法清理成果汇编—— 重力、地倾斜、地应力分册 [M]. 北 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84-91. [3] 陈运泰, 顾浩鼎, 卢造勋 . 1975年海城地震与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J]. 地震学报, 1980, 2(1): 21-31. [4] 张国民 .地球物理场变化 [A]. 马宗晋, 傅征祥, 张郢珍, 等 . 1966~ 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 [C].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2. 65-70. [5] Kuo J T, Sun Y F.Modeling gravity variations caused by dilatancies [J]. Tecto nics, 1993, 227: 127. [6] 车用太, 鱼金子, 高维安. 唐山地震前兆场形成与演化的坚固体膨胀 -热物质涌落 (D R)模式 [A].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地震监测预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 10-23. [7] 李瑞浩, 黄建梁,李辉, 等.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 [A]. 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 . 地震短临预报的理论与方法—— “ 八五”攻关三级课题论文集 [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 289-299. [8] 顾功叙, Jo hn T Kuo, 刘克人 ,等 . 中国京津唐张地区时间上连续的重力变化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J]. 科学通报, 1997, 42(18): 1919-1930. [9] 梅世蓉 .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 (一)—— 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证据[J]. 地震学报, 1995, 17(3): 273-282. [10] 张永仙 .热应力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及热物质的运移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D]. 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 [11] Nur A. Dilatancy pore fluids and premo nitory variation of ts/tptraval times [J]. BSSA, 1972, 62(5): 1217-1222. [12] Zhao D P, Kanamori H, Negishi H, et al . Tomography of the source area of the 1995 Kobeear thquake: evidence for fluids at the hypocenter? [J]. Science, 1996, 274: 1891-1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