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克银,尹祥础,王海涛,等.基于构造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J].中国地震, 2000, 16 (2): 190-196. [2] 陈棋福,尹祥础,马丽.加卸载响应比的自然概率分布[J].中国地震, 1996, 12(3): 269-274. [3] 庄建仓,尹祥础.加卸载响应比在Poisso n模型下的随机分布[J].中国地震, 1999, 15(2): 128-138. [4] 王海涛,彭克银,庄建仓,等.样本条件对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J].地震, 1999, 19(3): 223-229. [5] 李洁,尹祥础.正、负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其在响应比理论中的应用[J].中国地震, 1993, 9(1): 86-88. [6] 宋治平,尹祥础,陈学忠.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意义[J].地震学报, 1996, 18(2): 179-186. [7] 宋治平,尹祥础,王裕仓,等.美国加州地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预测意义[J]. 地震学报, 2000, 22(6): 588-595. [8] 刘桂萍,马丽,尹祥础.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响应比特征的研究[J].地震, 1994, 14(6): 34-39. [9] 王裕仓,宋治平,细野耕司,等.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和关东地区强震前正负地震的演变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测的意义[J].地震学报, 1998, 20(1): 29-35. [10] 张永仙,刘桂萍,陈棋福,等.顺义MS 4.0地震前演化特点及利用响应比进行的震前和震后趋势判断 [J].地震, 1998, 18(1): 49-56. [11] 程德利,王,姜长宁,等.华东地区地震活动性、应力场特征与板块作用[A]. 陈运泰,阚荣举,滕吉文,等.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进展[C].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4. 314-329. [12] 马宗晋.活动构造基础与工程地震[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