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努尔[美国], 科瓦契. 岩石中的水力流在地质构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圣安德烈斯断裂系的应用[A]. 萨瓦连斯基 E Φ. 地震前兆探索[C]. 傅征祥, 胡鸿翔, 译.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0. 73-75. [2] 汪成民, 罗光伟, 石锡钟. 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与裂隙演变[J]. 地震科学研究. 1981, (4): 1-7. [3] Bodvarsson G. Confined fluids as strain meters[J]. J Geophys Res, 1970, 75: 2711-2718. [4]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一种估算地震引起应力场调整的新方法[J]. 地震. 1988, 8(3): 19-27. [5] Johnson A G, Kovach R L, Nur A, et al. Pore Pressure Changes during Creep Events on the San Andreas Fault[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3, 78(5): 851-857. [6] Johnson A G, Kovach R L, Nur A. Fluid-pressure viariations and fault creep in central California[J]. Tectonophysics, 1974, 23: 257-266. [7] Rhoads G R, Robinson E S. Determination of aquifer parameters from well tides[J]. J Geophys Res, 1979, 84(B11): 6071-6082. [8]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日本秋田地震(1983年7.7级)引起我国应力场的震时调整变化[J]. 地震学报, 1990, 12(1): 60-69. [9]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从深井水位变化反演鲁西应力场在菏泽5.9级地震时的调整[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1, 11(1): 29-35. [10] 张昭栋, 刘庆国, 耿杰. 由承压井水位动态反演水井含水层的应力变化[J]. 华南地震, 1999, 19(1): 37-42. [11]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一九九八年张北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99-131. [12] 黄辅琼, 杜建国, 朱自强, 等. 地下流体学科对地震趋势的预测[A].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2002年度)[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120-139. [13] 黄辅琼, 晏锐, 朱自强, 等. 地下流体学科对我国2003年度地震趋势的预测[A].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中国地震趋势预测研究(2003年度)[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1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