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立茜. 三江弧形构造带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形成[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C].地质出版社,1983, 63-71. [2] 韩源. 我国西南地区若干地震地质问题的讨论[J]. 地震研究,1980,3(3): 34-47. [3] 虢顺民,张靖,等.云南大理地区发现古地震遗迹[J].地震地质,1983, 1(5): 54, 87-88. [4] 虢顺民,张靖,李祥根,等.云南红河断裂带北段断裂位错与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J].地震地质,1984, 1(6): 3-14, 83-85. [5] 李祥根,冉勇康.在我国用地貌测量统计方法估算断层陡坎年龄的几个例子[J].华北地震科学,1985,3(3): 39-45. [6] 黄兴根,焦震兴.云南鹤庆盆地的古地震遗迹[J].地震地质,1984, 1(6): 32, 86. [7]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甸—龙蟠—乔后断裂活动性鉴定与金沙江龙蟠—上虎跳坝段区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研究工作报告[R].2002. [8] 李祥根,冉永康,彭贵,等.云南大理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和地震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1986,8(4): 51-61. [9] 冉勇康,尤惠川,王景钵等,云南大理苍山东麓晚第四纪地震断层及古地震年代[J].地震地质,1988,2(10): 76. [10]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259-260. [11] 吴大宁,邓起东.滇西北裂陷区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A],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现代地壳运动研究(1):大陆裂谷与深部过程[C],北京:地震出版社,1985, 118-132. [12] 何科昭,何浩生,朱照宇,等.云南剑川盆地断裂新活动的表现与特点[J].地球科学,1983, 4: 45-54. [13] 冉永康,李祥根.滇西北新构造运动时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的探讨[J]. 西北地震学报,1987,9(3): 86-93. [14] 计凤桔,彭贵,李祥根,等.云南剑川龙门邑断层的活动时代[J].地震地质,1987, 3(9):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