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世蓉. 中国的地震活动性[J]. 地球物理学报, 1960, 9(1): 1-19. [2] 刘蒲雄. 华北成串强震整体孕育过程探讨[J]. 地震科学研究, 1983, 1: 30-31. [3] 张国民, 李丽. 强震成组孕育、 成组发生过程中相互间影响的研究[J]. 地震, 1997, 17(3): 221-231. [4] 张国民, 耿鲁民, 张永仙, 等. 构造块体的成组孕震模型和前兆场某些特征的分析[J]. 地震学报, 17(1): 1995, 1-10. [5] 耿鲁民, 张国民, 石耀霖. 地震孕育发生的场源关系初步研究[J]. 中国地震, 1993, 9(4): 310-318. [6] 王炜, 刘峥. 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化及其在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地震, 1999, 15(2): 116-127. [7] 陈立德, 付虹. 地震预报基础与实践[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228-229. [8] 张肇诚, 罗兰格, 李海华, 等. 中国震例(1976~1980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9-58. [9] 张肇诚, 郑大林, 徐京华, 等. 中国震例(1986~1988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10] 陈棋福, 郑大林, 刘桂萍, 等. 中国震例(1995~1996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110-115, 291-292, 23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