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景春, 刁桂苓, 张四昌, 等. 以震源精确定位结果分析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02, 24(1): 81-89. [2] 杨智娴, 陈运泰, 张宏志.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J]. 地震学报, 2002, 24(4): 366-377. [3] 刁桂苓, 张四昌, 朱艾斓. 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小震条带上[J].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34-38. [4] 张国民, 张永仙.张北地震的科学问题及反思[A].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1998年张北地震[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231-232. [5] Fitch T J, Muirhead K J. Depths to larger earthquakes associated with crustal loading[J]. Geophys J R astr S, 1974 , 37: 285-296. [6] Jackson J, Fitch T J. 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relocated aftershock sequences in Iran and Turkey: an application of the master event technique[J]. Geophys J R astr S, 1979, 57: 209-229. [7] 马秀芳.用相对定位法测定1973年安徽霍山震群的震源位置[J]. 地震研究, 1982, 5(1): 99-113. [8] 章光月, 王碧泉, 许绍燮, 等.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M=7.3)的前震系列[J]. 地震学报, 1983, 5(1): 1-14. [9] 周仕勇, 许忠淮, 韩京, 等. 主地震定位法分析以及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高精度定位[J]. 地震学报, 1999, 21(3): 258-265. [10] 白玲, 张天中, 张宏志. 多重相对定位法和波形相关校正及其应用[J]. 地震学报, 2003, 25(6): 591-600. [11] 刁桂苓, 蔡华昌, 刁建新, 等.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23-30. [12] 赖晓玲, 李松林, 张先康, 等. 张北震区三维构造特征[J]. 地学前缘, 2002, 9(4): 383-388. [13] 刁桂苓, 于利民, 孙佩卿, 等. 1989年大同震群的体破裂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36(3): 360-368. [14] 郑秀芬, 丁晗, 张宏志, 等.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 构造活动性初探[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 19(6): 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