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ettis W R, Hanson K L. Crustal strain partition: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hazard assessment in western California[J]. Geology, 1991, 19(6): 559-562. [2] 邓起东,张维岐,汪一鹏,等. 海原断裂带和1920年海原地震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A].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研究(3) [C].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7. 9-25. [3] 张维歧,焦德成,柴炽章,等.宁夏香山一天景山弧形断裂带新活动特征及1709年中卫南7级地震形变带[J].地震地质, 1988, 10(3): 12-30. [4]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海原活动断裂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286. [5] 田勤俭,丁国瑜.青藏高原东北隅似三联点构造特征[J].中国地震, 1998, 14(4): 27-35. [6] 汤锡元,郭忠铭,陈荷立,等. 陕甘宁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及油气勘探[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2. 67-99. [7] 田勤俭,申旭辉,丁国瑜,等.海原断裂带内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J].地震地质, 2000, 22(3):329-336. [8] 马瑾. 地震成因与地震区划工作中构造物理研究的一些进展[A].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现代地壳运动研究(4) [C].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1-6. [9] 丁国瑜,田勤俭,孔凡臣,等.活断层分段[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143. [10] 柴炽章,张维歧,焦德成.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水平活动强度的分时、分段研究[J]. 中国地震,1997, 13(1): 35-42. [11] 冉永康,邓起东.海原断裂的古地震及特征地震破裂的分级性讨论[J].第四纪研究, 1998, (3): 271-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