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融生, 张少泉, 周海南, 等.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及大陆地震成因的探讨[J]. 地震学报, 1985, 7(2): 125-142. [2] 徐常芳. 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三)[J]. 地震学报, 1997, 19(2): 139-144. [3] 许晓霞, 周谣琪. 一维地球动力系统温度模拟[J]. 地学前缘, 1998, 5(增刊): 49-54. [4] 汪洋, 汪集扬阳旺旺杨q, 熊亮萍, 等.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J]. 地球学报, 2001, 22: 17-22. [5] 石耀霖, 葛社民. 混合网格方法在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热演化有限元模拟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1): 185-196. [6] 王良书, 李成, 杨春. 塔里木盆地岩石层热结构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 794-803. [7] 黄少鹏. 我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地壳厚度的变化[J].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35(4): 441-450. [8] 马杏垣.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 [9] 张永仙. 热应力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及热物质的运移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R].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9. [10] 安镇文, 朱传镇. 地热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一) 弹性介质中椭圆盘状裂纹尖端附近的热应力分布[J]. 地震学报, 1984, 6(2): 211-222. [11] 安镇文, 朱传镇. 地热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二) 温度梯度对走滑断层破裂扩展的影响[J]. 地震学报, 1986, 8(4): 382-392. [12] 蔡永恩, 殷有泉, 王人. 热状态对地震发生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35(2): 204-212. [13] 张永仙, 刘桂萍, 石耀霖. 中短期阶段热物质侵入地壳与震源形成和前兆机制的关系研究. “九五”地震科技公关项目, 1999. [14] 杨多兴. 伽师强震群区岩石层热结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R]. 兰州: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