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学才.我国大震前地下水异常特征及其物理机制[J].地震地质, 1982, (2): 35-48. [2] 汪成民,车用太,万迪,等.地下水微动态研究[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8. 49-116. [3] 车用太,鱼金子.大同-阳高地震构造活动与地下水动态异常场特征[J].地震, 1992, 12(5): 1-12. [4]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等.张北-尚义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成因分析[J]. 地震学报, 1999, 21(2): 194-201. [5]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华北北部地区3次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场及其形成与演化机理[J].中国地震, 1999, 15(2): 129-139. [6] 耿鲁明,张国民,石耀霖,地震孕育发生场源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 1993, 9(3): 310-319. [7] 秦保燕,谭爱娜.与中国大陆相邻的板块运动方向的确定[J].地震, 1992, 12(4): 1-6. [8] 靳君达.固体潮译文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译文出版社, 1980. 204-210. [9] 高立新,常克贵.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 2级地震地下水位异常的检验性预测[J]. 地震,1998, 18(2): 378-382. [10] 张国民.一九九八张北地震[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9. 99-131. [11] 汪成民,李声荣,卓明葆,等.我国十五年地震地下水观测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A].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4. 297-312. [12] 黄辅琼,王吉易,杨文政.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分析[J].地震, 1998, 18(2): 358-366. [13] 四川省地震局.一九七六年松潘地震[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79. 48-63. [14] 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唐山地震考察与研究[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106-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