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媛, 杨建思, 张天中. 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1): 162-169. [2] 张云峰, 王海涛, 徐锡伟, 等. 2003 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J]. 国际地震动态, 2003, 291: 1-10. [3] 王鸣, 王培德. 1989 年10 月18 日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J]. 地震学报, 1992, 14(4): 407-415. [4] 万永革, 沈正康, 刁桂苓, 等.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3): 793-804. [5] 万永革, 吴忠良, 周公威, 等. 根据震源的两个节面的走向角和倾角求滑动角[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 21(5): 26-30. [6] 陈华根, 吴健生, 王家林, 等. 模拟退火算法机理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6): 802-805. [7] 马在田. 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405-413. [8] 高国英、 聂晓红, 夏爱国. 2003年伽师6.8级地震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国地震, 2004, 20(2): 179-186. [9] 王卫民, 李丽, 赵连锋, 等.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2): 343-351. [10] Shen Z K, Sun J B, Zhang P Z, et al. Slip maxima at fault junctions and rupturing of barriers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J]. Nature geoscience, 2009, 718-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