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杰, 宋长青, 楚全芝. 张家口一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1998, 20(2): 146-154. [2] 高战武.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地质特征研究[D]. 博士论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1. [3] 刘东旺, 夏瑞良, 刘泽民.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J]. 地质科学, 2006, 41(2): 278-290. [4] 方颖, 江在森, 张晶, 等.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现今运动状态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1): 11-15. [5] Okada Y. Surface deformation due to shear and tensile faults in a half-space[J].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85, 75(4): 1135-1154. [6] 李延兴, 李智, 张静华, 等.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2): 222-231. [7] 齐诚, 赵大鹏, 陈颙.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3): 805-815. [8] 黄金莉, 赵大鹏. 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J]. 科学通报, 2005, 54(4): 348-355. [9] 李松林, 张先康, 宋占隆.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44(3): 360-368. [10] 赖院根, 刘启元, 陈九辉, 等. 首都圈地区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1): 18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