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正荣, 孔绍麟. 根据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J]. 地震研究, 1986, 9(1): 6-8. [2] 朱传镇, 王琳瑛. 震群信息熵异常与地震预报[A]. 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 地震学专辑[C]. 北京: 学术书刊出版社, 1989. 229-242. [3] 傅征祥. 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J]. 地震学报, 1982, 4(4): 389-394. [4] 陆远忠, 陈章立. 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5. [5] 陈立德, 蔡静观, 孙志民, 等. 震后趋势早期判定的初步研究[J]. 地震研究, 1992, 15(4): 355-364. [6] 韩渭宾, 王虹, 曾健, 等. 中强以上地震的震后趋势早期综合判定方法研究[J]. 地震学报, 1993, 15(1): 15-21. [7] 周翠英, 张宇霞, 王红卫, 等. 以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地震序列早期判断的综合指标[J]. 地震学报, 1996, 18(1): 118-124. [8] 郭大庆, 刘蒲雄, 袁一凡, 等. 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8. [9] 蒋海昆, 曲延军, 李永莉, 等.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4): 1110-1117. [10] 蒋海昆, 李永莉, 曲延军, 等.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特征[J]. 地震学报, 2006, 28(4): 389-398. [11] 蒋海昆, 代磊, 侯海峰, 等. 余震序列性质判定单参数判据的统计研究[J]. 地震, 2006, 26(3): 17-25. [12] Paul A, Reasenberg. Foreshock occurrence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J]. JGR, 1999, 104(B3): 4755-4768. [13] 周惠兰, 房桂荣, 章爱娣, 等. 地震震型判断方法探讨[J]. 西北地震学报, 1980, 2(2): 45-59. [14] 卢纹岱, 朱一力, 沙捷, 等. SPSS for windows 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405-443. [15] 许绍燮, 陆远忠, 朱传镇, 等. 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7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