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仁胜, 陈阳, 赵翠萍, 罗钧. 震源机制解交互反演软件设计与实现[J]. 地震, 2023, 43(3): 190-202. |
[2] |
姜喜姣, 林庆西, 龚萱, 杨选. 2012年以来新丰江水库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J]. 地震, 2022, 42(3): 64-80. |
[3] |
田建慧, 罗艳. 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序列震源区二维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J]. 地震, 2022, 42(1): 1-17. |
[4] |
戴盈磊, 万永革, 梁永朵, 张文静, 惠杨. 基于震源机制解资料的辽宁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J]. 地震, 2020, 40(3): 112-130. |
[5] |
汤兰荣, 曾新福, 董非非, 罗丽, 查小惠, 郭雨帆, 曾文敬. 华东地区地震空区预报效能评估[J]. 地震, 2019, 39(4): 136-146. |
[6] |
田建慧, 罗艳.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特征[J]. 地震, 2019, 39(2): 110-121. |
[7] |
王曰风, 张秀萍, 李峰, 马利军, 宋晓煜, 刘燕翔, 张珊珊. 张家口地区近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J]. 地震, 2019, 39(1): 11-19. |
[8] |
汤兰荣, 吕坚, 曾新福. 华东地区地震条带预报效能评估[J]. 地震, 2017, 37(4): 134-143. |
[9] |
齐玉妍,吕国军,孙丽娜,方盛明,王晓山,冯向东,刁桂苓.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震源断层研究[J]. 地震, 2017, 37(1): 148-157. |
[10] |
路珍, 李瑞莎, 唐红涛, 贾鹏, 季灵运. 中强地震形变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综述[J]. 地震, 2016, 36(4): 89-100. |
[11] |
孙业君, 黄耘, 江昊琳, 詹小艳, 王俊, 叶碧文, 丁烨.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J]. 地震, 2015, 35(3): 66-75. |
[12] |
丁风和, 哈媛媛, 王勇, 魏建民, 韩晓雷. 基于数字化水位的张渤带地区构造应力场时序特征分析[J]. 地震, 2015, 35(2): 133-138. |
[13] |
黄骥超, 万永革. 利用小震与强震震源机制解反演首都圈现今构造应力场[J]. 地震, 2015, 35(1): 17-27. |
[14] |
刘建明, 刘月, 唐兰兰, 李志海, 温少妍, 张琳琳, 罗矩. 加卸载响应比孕震积分在新疆地震预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J]. 地震, 2014, 34(2): 89-97. |
[15] |
刘泽民, 倪红玉, 张炳, 洪德全, 李玲利. 板块边界构造应力场的反演及其对华北地震的影响研究[J]. 地震, 2014, 34(1): 8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