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rampin S. A review of wave motion in anisotropic and cracked elastic-media[J]. Wave Motion, 1981, 3: 343-391. [2] Fukao Y. Evidence from core-reflected shear wave anisotropy in the earth mantle[J]. Nature, 1984, 309: 695-698. [3] 姚陈, 王培德, 陈运泰. 卢龙地区S波偏振与上地壳裂隙各向异性[J].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35(3): 305-315. [4] 高原, 郑斯华, 孙勇. 唐山地区地壳裂隙各向异性[J]. 地震学报, 1995, 17(3): 283-293. [5] 高原, 郑斯华, 周蕙兰. 唐山地区快剪切波偏振图像及其变化[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2): 228-232. [6] 高原, 梁维, 丁香, 等. 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J]. 地震学报, 2004, 26(6): 576-582. [7] 赖院根, 刘启元, 陈九辉, 等. 首都圈地区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49(1): 189-196. [8] 吴晶, 高原, 陈运泰, 等. 首都圈西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初步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50(1): 209-220. [9] 吴晶, 高原, 陈运泰. 首都圈东南部地区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研究[J]. 地震学报, 2007, 29(2): 19-27. [10] 高原, 刘希强, 梁维, 等. 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软件系统[J]. 中国地震, 2004, 20(1): 101-107. [11] 徐锡伟, 吴为民, 张先康, 等.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2] 庄灿涛. 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技术构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9, 20(5): 23-28. [13] 许忠淮.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J]. 地震学报, 2001, 23(5): 492-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