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原, 周蕙兰, 郑斯华, 等. 测定震源深度的意义的初步讨论[J]. 中国地震, 1997, 13(4): 321-329. [2] 韩京, 周仕勇, 黄建英, 等. 新疆地震目录中的中源地震定位问题研究[J]. 内陆地震, 2004, 18(2): 113-121. [3] 李志伟, 胥颐, 郝天珧, 等. 利用DE算法反演地壳速度模型和地震定位[J]. 地球物理学进展第, 2006, 21(2): 370-378. [4]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近震分析[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77. [5] 赵珠, 张润生. 四川地区分区走时表的编制[J]. 四川地震, 1987, (2): 29-35. [6] 赵珠. 二滩遥测台网地震波速度模型的建立和走时表的编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 16(3): 1-7. [7] 熊绍柏, 郑晔, 尹周勋, 等. 丽江—攀枝花—者海地带二维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36(4): 434-443. [8] 胡鸿翔, 陆涵行, 王椿镛, 等.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29(2): 133-144. [9] 刘瑞丰, 陈培善, 等. 云南及邻近地区三维速度图象[J]. 地震学报, 1993, 15(1): 61-67. [10] 马宏生, 张国民, 周龙泉, 等.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研究[J]. 地震, 2008, 28(2): 27-38. [11] 林中洋, 胡鸿翔, 张文彬, 等.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的的研究[J]. 地震学报, 1993, 15(4): 427-440. [12]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 中国分区地震走时表的研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13] 高立新, 刘芳, 赵蒙生, 等. 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的初步分析与应用[J].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29(3): 213-217. [14] 洪星, 杨贵, 林仙坎, 等. sPn震相的多台同时测定法[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 27(3): 77-80. [15] 任克新, 邹立晔, 刘瑞丰, 等.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 25(3): 24-31. [16] 房明山, 杜安陆, 董孝平, 等.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 16(5): 13-18. [17] 修济刚, 李友博, 王铁城, 等. 宽频带数字地震学观测与研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