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靖祥, 赖爱京. 基于新疆分量式钻孔应变异常类型的地震强度预测研究[J]. 内陆地震, 2005, 19(3): 249-256. [2] 张宝红, 邱泽华, 易志刚. 南北地震带上的钻孔应力-应变观测[J]. 地震研究, 2006, 29(1): 97-102. [3] 蒋靖祥, 徐衍刚. 基于新疆分量式钻孔应变异常时间的地震强度预测研究[J]. 内陆地震, 2008, 22(1): 6-13. [4] 池顺良, 池毅, 邓涛, 等. 从5·12汶川地震前后分量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异常看建设密集应变观测网络的必要性[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 (1): 1-13. [5] 邱泽华, 周龙寿, 池顺良. 用超限率分析法研究汶川地震的前兆应变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4): 1-4. [6] 张凌空, 牛安福, 闫伟. Sacks体应变仪日波、 半日波观测值影响因素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2): 28-33. [7] 周龙寿, 邱泽华, 唐磊. 地壳应变场对气压短周期变化的响应[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717-1726. [8] 高福旺, 李丽, 牛安福, 等. 对体应变干扰因素的识别及排除[J]. 地震, 2004, 24(增刊): 90-97. [9] 杜品仁. 气压变化及其对地壳形变和深井水位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34(1): 73-81. [10] 李杰, 刘敏, 邹钟毅, 等. 数字化钻孔体应变干扰机理及异常分析[J]. 地震研究, 2003, 26(3): 230-238. [11] 池顺良, 艾学民, 池亮, 等. 钻孔应变观测技术发展方向探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 19(5): 23-29. [12] 邱泽华, 石耀霖, 欧阳祖熙.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1): 118-122. [13] 邱泽华, 阚宝祥, 唐磊.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换算和使用[J]. 地震, 2009, 29(4): 83-89. [14] 骆鸣津, 池顺良, 马鸿钧. 地层绝对应力测量与钻孔应变测量[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8. 209-213. [15] 杨林章, 何世海, 郗钦文. 用潮汐体应变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J]. 中国地震, 1994, 10(增刊): 90-94. [16] 张晶, 张立. 中强震前形变固体潮汐资料短期信息的提取[J]. 地震, 2003, 23(3): 71-78. [17] 郗钦文, 侯天航. 固体潮汐与引潮参数[J]. 中国地震, 1986, 2(2): 30-41. [18] 郗钦文. 固体潮汐理论值计算[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717-1726. [19] 蒋骏, 张雁滨. 地表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信息提取方法[J]. 中国地震, 1993, 9(1): 74-82. [20] 蒋骏, 张雁滨. 固体潮汐理论值一阶微商的解析表达式及拟合检验[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6): 776-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