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国瑜. 地震预报与活断层分段[J]. 地震学刊, 1993(1): 8-10. [2] 郭良迁, 黄立人, 马青, 等. 地壳垂直形变场与强震关系研究[J]. 灾害学, 2007, 22(1): 6-12. [3] 张郢珍, 张立人, 栗生平, 等. 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与强震危险区[J]. 地震地质, 1992, 14(3): 237-244. [4] 张晶, 武艳强, 刘琦, 等. GPS水平形变面应变率梯度与强震危险区关系探讨[J]. 地震学报, 2013, 35(6): 828-835. [5] 张祖胜, 杨国华, 薄万举, 等. 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断层形变速率变化与强震危险区研究[J]. 中国地震, 1996, 12(4): 347-357. [6] 郭良迁, 薄万举, 杨国华. 中国大陆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及地震活动[J]. 地震地质, 2001, 23(3): 347-356. [7]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J]. 地学前缘, 2002, 9(2): 430-441. [8] 江在森, 马宗晋, 张希, 等.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J].地球物理学报, 2003, 46(3): 352-358. [9] 王敏, 沈正康, 牛之俊, 等.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增刊): 21-33. [10] 郭良迁, 薄万举 , 杨国华, 等. 玉树MS7.1级地震前 的形变应变场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8): 1990-1996. [11] 江在森, 杨国华, 方颖, 等.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地壳运动分布动态及其与强震关系[J]. 国际地震动态, 2007, (3): 32-42. [12] 杨国华, 江在森, 刘广余, 等. 华北地区的水平运动场与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可能关系[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力学, 2003, 27(2): 10-15. [13] Liang S H, Gan W J, Shen C Z, et al.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field of present-day crustal mo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erived from GPS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2013, 38(4): 576-583. [14] 郝明. 基于精密水准数据的青藏高原东缘现今地壳垂直运动与典型地震同震及震后垂直形变研究[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2. [15] 赖锡安, 黄立人, 徐菊生, 等.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4. [16] 董鸿闻, 顾旦生, 李国智, 等.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M].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 [17] 黄立人, 马青, 王若柏.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24(4): 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