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祝卓. 试论我国人口合理分布问题[J]. 人口研究, 1980, 4(3): 11-17. [2] Franklin R S. An Examination of the Geography of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10: Insights from Geographical Indices and a Shift-Share Analysis [J]. 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2014, 20(1): 18-36. [3] Spoorenberg T, Schwekendiek D. Demographic changes in North Korea: 1993—2008[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2, 38(1): 133-158. [4] 孙敬之. 关于中国人口分布问题[J]. 人口研究, 1982, 6(2): 10-11. [5] 徐建华, 岳文泽.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 地理科学, 2001, 21(5): 385-389. [6] 胡焕庸. 中国人口之分布: 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 地理学报, 1935, 2(2): 33-72. [7] 曹丽. 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2. [8]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等.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73-1082. [9] 刘纪远, 岳天祥, 王英安, 等. 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 地理学报, 2003, 58(1): 17-24. [10] 田永中, 陈述彭, 岳天祥, 等.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J]. 地理学报, 2004, 59(2): 17-24. [11] Dorn H F. Pitfalls in population forecasts and projection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50, 45(251): 311-334. [12] Leach D. Re-evaluation of the logistic curve for human populations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General), 1981, 144(1): 94-103. [13] Lee R D. Demographic forecasting and the Easterlin hypothesis[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76, 2: 459-468. [14] 李永浮, 鲁奇, 周成虎. 2010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J]. 地理研究, 2006, 25(1): 131-140. [15]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287-291. [16] 朱兴造, 庞飞宇. 自回归及logistic离散模型在中国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9, 13(13): 157-159. [17] Champion A G. A Changing demographic regime and evolving poly centric urban regions: Consequences for the siz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ity populations [J]. Urban Studies, 2001, 38(4): 657-677. [18] 王露, 杨艳昭, 封志明, 等. 基于分县尺度的 2020—2030 年中国未来人口分布[J]. 地理研究, 2014, 33(2): 310-322. [19] 赵雪雁, 刘爱文, 李巍, 等. 甘南藏族自治州多模型的人口预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4): 1-8. [20] 胡科, 石培基. 区域研究中的常用人口预测模型[J]. 西北人口, 2009, 30(1): 94-98. [21] 陈振拓, 李志强, 丁文秀, 等.2012.面向防震减灾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 以 2007年宁洱地震灾区为例[J].震灾防御技术, 7(3) : 273-284. [22] 韩贞辉, 李志强, 陈振拓, 等. 人口、 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其在震灾快速评估中的应用—以彝良地震为例[J]. 地震地质, 2013, 35(4): 894-906. [23] 王晓青, 张国民, 傅征祥, 等. “2006—2020年中国地震危险区与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项目成果介绍[J]. 国际地震动态, 2006(09): 88-93. [24] 丁文秀、 卓力格图、 李晓丽.基于抽样的四川省人口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MS7.0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4, 106-110. [25]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 24-44. [26] 朱兴造, 庞飞宇. 自回归及 logistic 离散模型在中国人口预测中的应用[M]. 统计与决策, 2009, 13(13): 157-159. [27]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与信息司. 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 (全两册)[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28] 游珍, 王露, 封志明, 等. 珠三角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J]. 热带地理, 2013, 33(2): 15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