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国瑜, 卢演俦.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 [2] 江在森, 张希, 崔笃信, 等.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水平运动与变形[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44(5): 636-644. [3] 申重阳, 张希, 吴云, 等. 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45(3): 475-484. [4] 顾国华, 符养, 王武星. 利用GPS观测结果对我国地壳水平形变强度的分析[J]. 地震, 2004, 24(2): 1-6. [5] 王双绪, 张希, 张四新, 等. 强震中期阶段区域性形变异常的共性特征及其机制以青藏块体东北部为例[J]. 地震, 2004, 24(4): 73-79. [6] 江在森, 丁平, 王双绪, 等. 中国西部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7] 巩守文. 共和6.9级地震垂直形变场位错模式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J]. 地震学报, 1993, 15(3): 289-295. [8] 王双绪, 张希, 张晓亮. 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 东缘水平运动变形的关联特征[J]. 中国地震, 2005, 21(1): 41-49. [9] Matsu'ura M, Jackson D D, Cheng A. Dislocation model for aseismic crustal deformation at Hollister[J]. California J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6, 91(B12):12661-12674. [10] 何玉梅, 姚振兴.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45(5): 638-645. [11] 伍吉仓, 陈永奇. 一种板块边界断层运动的力学模型[J].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20(2): 8-14. [12] 张希, 江在森, 王琪, 等.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与强震关系[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19(2): 363-371. [13] 张希, 江在森, 王双绪, 等.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23(3): 35-41. [14]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等. 北祁连—河西地区强震地点预测[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1): 40-46. [15] 虢顺民, 江在森, 张崇立.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块体划分与运动态势研究[J]. 地震地质, 2000, 22(3): 219-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