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2002, Vol. 22 ›› Issue (4): 17-23.
蔡作馨1, 蔡诗凰2, 史磷舜贩贩娄2, 王吉易3, 杨鼎鸿1
CAI Zuo-xin1, CAI Shi-huang2, SHI Lin-hua2, WANG Ji-yi3, YANG Ding-hong1
摘要: 根据地震前兆的“应力-应变原理”, 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是其孔隙度发生变化”的结论, 进一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定律推导得出, 饱和含水层井孔在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与该井孔静水位之差或二种不同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之差Δ H, 可以相对量度饱和含水层岩体孔隙度的变化, 进而得出相对量度岩体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可作为一项新的地震前兆指标。据此设计了一种以“井孔Δ H指标”为观测对象的新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理论分析得出, ΔH 指标仅对地下深部岩体应力-应变的变化信息敏感, 对非应力-应变因素和地表干扰不敏感。已有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具有抗干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性。距离实验点400 km的2002年3月31日台湾花莲海外7. 5级地震为ΔH 指标的可行性实验提供了一个例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