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文峰, 闫计明, 刘素珍, 曹志勇. 山西及邻区加卸载响应比时空特征及其预测效能分析[J]. 地震, 2022, 42(2): 100-110. |
[2] |
李军辉, 何康, 王燚坤, 汪小厉. 基于主成分方法分析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J]. 地震, 2022, 42(1): 122-132. |
[3] |
倪晓寅, 黄颂, 姜楚峰. 2019年长宁6.0级与夏河5.7级地震前的地磁日变化异常[J]. 地震, 2021, 41(3): 202-218. |
[4] |
吴迎燕, 高国明, 杨建元, 张学民. 主磁场谐波成分的空间相对强度分析[J]. 地震, 2017, 37(4): 93-101. |
[5] |
尹祥础, 刘月, 张浪平, 李文军, 袁帅, 张小涛. “泛西南”地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大震活动预测与追踪[J]. 地震, 2017, 37(4): 37-49. |
[6] |
戴勇, 冯志生, 杨彦明, 梁莹, 格根. 2014年云南盈江6.1和鲁甸6.5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特征[J]. 地震, 2017, 37(3): 138-147. |
[7] |
刘建明, 刘月, 唐兰兰, 李志海, 温少妍, 张琳琳, 罗矩. 加卸载响应比孕震积分在新疆地震预测中的综合应用研究[J]. 地震, 2014, 34(2): 89-97. |
[8] |
李伟, 龚耀, 赵文舟, 陈军.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上海及其邻区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 地震, 2014, 34(1): 125-133. |
[9] |
缪鹏, 王行舟, 李玲利, 翟洪涛, 洪德全, 王俊. 郯庐断裂带南段加卸载响应比变化特征分析[J]. 地震, 2014, 34(1): 118-124. |
[10] |
张浪平, 邵志刚, 晏锐. 藏东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 地震, 2011, 31(3): 9-18. |
[11] |
张浪平, 李志雄, 邵志刚, 尹祥础.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趋势研究[J]. 地震, 2010, 30(3): 53-63. |
[12] |
张毅, 顾左文, 袁媛, 张明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苏、 鲁、 豫、 皖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地磁监测与分析[J]. 地震, 2009, 29(2): 133-140. |
[13] |
张浪平, 尹祥础, 庄建仓, 张晓涛, 袁帅, 梁乃刚. 汶川余震序列的加卸载响应比分析[J]. 地震, 2009, 29(1): 60-67. |
[14] |
尹祥础, 张浪平, 张永仙, 彭克银, 王海涛, 宋治平, 李文军, 张晓涛, 袁帅. 汶川8级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大尺度异常[J]. 地震, 2009, 29(1): 53-59. |
[15] |
张浪平, 尹祥础, 梁乃刚. 美国西部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演化及地震活动性分析[J]. 地震, 2008, 28(4): 2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