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2000, Vol. 20 ›› Issue (1): 96-102.
张朝明, 朱方保, 余华扬, 李敏莉, 陶月潮, 梁久亮
ZHANG Chao-ming, ZHU Fang-bao, YU Hua-yang, LI Min-li, TAO Yue-chao, LIANG Jiu-liang
摘要: 通过研究管径和结构不同的井孔-含水气层物理模拟实验以及地下水、气补给量与逸出气动态的关系实验,得出地下水逸出气动态的最基本特征是突发、阵发,其形成机制在于逸出气运移、排放过程中存在积累-释放的往复过程。在地震等地质事件孕育、发生过程中,地壳应力、应变积累和释放可能引起的地下含水、气层的气体储存和迁移的场所空间及通道的变形、贯通或阻塞,地下水流速、流量的增减及气体发生、补给量等的变化,都能在逸出气动态中以爆发式地显示出来。由气体的性质致使逸出气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具有更灵敏、更显著的异常显示能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