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祝意青, 胡斌, 张永志. 永登5.8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研究[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9, 19(1): 71-77. [2] 祝意青, 陈兵, 张希, 等. 景泰5.9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研究[J]. 中国地震, 2001, 17(4): 356-363. [3] 祝意青, 胡斌, 朱桂芝, 等. 河西地区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23(4): 44-48. [4] 祝意青, 胡斌, 朱桂芝, 等. 民乐6.1、岷县5.2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1): 24-29. [5] 陈运泰, 顾浩鼎, 卢造勋. 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J]. 地震学报, 1980, 2(1): 21-31. [6] 贾民育, 邢灿飞, 孙少安. 滇西重力变化二维图像及其与5级(MS)以上地震的关系[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5, (3): 9-19. [7] 李瑞浩, 黄建梁, 李辉, 等.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J]. 地震学报, 1997, 19(4): 399-407. [8] 李辉, 申重阳, 孙少安, 等. 中国大陆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3): 1-10. [9] 祝意青, 徐云马, 吕弋培, 等. 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10): 2538-2546. [10] 贾民育, 詹洁辉. 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与能力[J]. 地震学报, 2000, 22(4): 360-367. [11] 祝意青, 王庆良, 徐云马.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9): 19-25. [12] 卢造勋, 方昌流, 石作亭, 等. 重力变化与海城地震[J].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2(1): 1-8. [13] 朱岳清, 吴兵, 邢如英.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和和震区莫霍面的变形[J]. 地震学报, 1985, 7(1): 57-72. [14] 申重阳, 李辉, 孙少安, 等. 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 30(4): 1-7. [15] 申重阳, 李辉, 孙少安, 等. 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汶川Ms8.0地震孕育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10): 2 547-2 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