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国民, 张培震.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 2000, 10: 4-10. [2] 张培震, 邓起东, 张国民, 等.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增刊): 12-20. [3] 张国民, 马宏生, 王辉,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3): 602-610. [4] 马宏生, 张国民, 刘杰,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J]. 地震地质, 2006, 28(1): 48-60. [5] 马宏生, 张国民, 刘杰, 等.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J]. 地学前缘, 2003, 10(特刊): 74-80. [6] 邵志刚, 张国民, 李志雄,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过程及其趋势研究[J]. 地震, 2008, 28(3): 33-42. [7] 张浪平, 李志雄, 邵志刚,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趋势研究[J]. 地震, 2010, 30(3): 53-63. [8]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地震工作手册[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9] Epstein B, Lomnitz C. A Model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rgest Earthquakes[J]. Nature, 1966, 211: 954-956. [10] Yegulalp T M, Kuo J A.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Maximum Magnitude Earthquakes[J]. BSSA, 1974, 64: 393-414. [11] 陈虹, 黄忠贤.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J]. 地震学报, 1995, 17(2): 264-269. [12] 秦卫平. 定时段最大地震震级分布问题[J]. 地震研究, 1983, 6(4): 591-602. [13] 张卫东, 李茂林, 张秀梅, 等.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 2005, 21(1): 24-30. [14] 钱小仕, 王福昌.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 地震研究, 2012, 待刊. [15] 史道济. 实用极值统计方法[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6] Fisher R, Tippett L H. Limiting forms of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the largest or smallest member of a sample[J]. Proc Camb Phil Soc, 1928, 24(2): 180-190. [17] 钱小仕, 王福昌, 曹桂荣, 任晴晴. 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 地震研究, 2012, 35(1): 73-78. [18] 陈凌, 刘杰, 陈颙, 等. 地震活动性分析中余震的删除[J].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41(增刊): 244-252. [19] Pisarenko V E, Sornette A, Rodkin M V. New approach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max and of the tail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magnitudes[J]. Pure Appl Geophys, 2008, 165: 1-42. [20] 陈颙, 陈凌.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最大地震震级的确定[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3): 351-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