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开统, 焦远碧. 地震序列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 河北省地震局. 1966年邢台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12-20. [3] 谷继承, 谢小碧, 赵莉. 强余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理论解释[J].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22(1): 32-45. [4]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大形势预测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5] Kagan Y Y, Jackson D, Long D. term earquake clustering[J]. Geophys J Int, 1991, 104(1): 117-133. [6] LuoZuoli, LuoWei.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plate seismic active[J]. Ear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3, 7(2): 143-153. [7] 闻学泽, 罗灼礼, 陈农, 等. 中国大陆的特征地震活动及其中-长期预测研究[J]. 中国地震, 1994, 10(2): 101-111. [8] 李志雄, 高旭. 地震非均匀度的研究及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J]. 地震, 1994, 14(6): 11-18. [9] 傅征祥, 粟生平, 王晓青. 地震发生非稳态泊松过程和中长期概率预测研究[J]. 地震, 1998, 18(2): 105-111. [10] 罗灼礼, 王伟君, 陈凌, 等. 海城、 岫岩地震序列非非线性结构特征及判定前震序列时间结构诊断法[J]. 地震, 2000, 20(增刊): 18-27. [11] 罗灼礼, 孟国杰. 关于地震丛集特征、 成因及临界状态的讨论[J]. 地震, 2002, 22(3): 1-15. [12] 杨欣, 龙海英. 时间结构变异分析法在伽师巴楚震群序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地震, 2007, 23(4): 30-40. [13] 罗灼礼, 李志雄, 王伟君. 地震活动“密集—平静”现象的混沌特性探讨[J]. 地震, 2007, 27(4): 1-17. [14] 彼得·柯文尼, 罗杰. 海菲尔德. 时间之箭[M].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5. 224. [15] 四川省地震局. 1989四川巴塘强震群[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4. [16] 四川省地震局. 一九七六年松潘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79. [17] 李文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8] 尼科里斯, 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141-166. [19] 科恩 A, 科恩 M. 数学手册[M].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7. 500. [20] 巴茨 H J. 数学公式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483. [21] 龚鸿庆. 京、 津、 唐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意义[J]. 地震, 1989, 5(2): 21-24. [22] 特科特 D L. 分形与混沌[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2-3. [23] 赵翠萍, 王海涛. 新疆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J]. 内陆地震, 1991. 5(1): 56-64. [24] 宇津德治. 地震事典[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5] 高安秀树. 分数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116-117. [26] 刘式达, 刘式适. 分形和分维引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9-54. [27] 门可佩. 我国旱涝灾害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研究[J]. 中国减灾, 1999, 9(2): 14-18. [28] 罗灼礼, 王伟君. 震级变异系数与地震序列类型、 性质的物理统计特征和早期判定方法的研究[J]. 地震, 2005, 25(4): 1-14. [29] 罗灼礼, 孟国杰, 王伟君, 等. 地震活动涨落、 自组织结构和大震临界状态的统计特征[J]. 地震, 2004, 24(4): 1-15. [30] 罗灼礼, 闻学泽, 罗伟. 中国大陆原地复发强震的基本特征及其预测[J]. 地震, 1995, 15(1): 1-11. [31] 罗灼礼, 罗伟, 陈农. 我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滑移线-地震活动格架[J]. 四川地震, 1989, (1):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