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世蓉. 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三): 强震孕育时地震活动与地壳形变场异常及机制[J]. 地震学报, 1996, 18(2): 170-178. [2] 陈鑫连. 动态大地测量学[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 [3] 中国地震局预测预防司. 大陆地震预报的方法和理论中国“八五”地震预报研究进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8. 195-389. [4] 孙其政, 吴书贵. 中国地震监测预报40年(上册)[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7. [5]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强地震中期预测新技术物理基础及其应用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8. 196-335. [6]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等.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 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4): 1066-1073. [7] 江在森, 方颖, 武艳强, 等.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动态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2): 505-518. [8] 江在森, 张希, 祝意青, 等.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区域构造变形背景[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sup.): 161-172. [9] 江在森, 丁平, 王双绪, 等. 中国西部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10] 牛之俊, 马宗晋, 陈鑫连, 等.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路[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22(3): 88-93. [11] 刘经南, 许才军, 宋成骅, 等. 精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多期复测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J]. 科学通报, 2000, 45(24): 2658-2663. [12] 王琪, 张培震, 牛之俊, 等.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1(7): 163-172. [13] 李延兴, 杨国华, 李智,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 中国科学(D辑), 2001, 33(增刊): 65-68. [14] 丁国瑜, 卢演俦.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 142-153. [15] 张培震, 邓启东, 张国民, 等.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增刊): 12-20. [16] 郭增建, 马宗晋. 中国特大地震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