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5. [2]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年—1990年 MS≥4.7)[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 于湘伟, 张怀, 陈运泰. 华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 30(2): 29-33. [4] 张广伟, 雷建设, 谢富仁, 等. 华北地区小震精定位及构造意义[J]. 地震学报, 2011, 33(6): 699-714. [5] 胡幸平, 崔效锋. 华北地区中部地震精定位与构造应力场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 2013, 8(4): 351-360. [6] 赵博, 高原, 石玉涛. 用双差定位结果分析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J]. 地震, 2013, 33(1): 12-21. [7] 李红光, 王利亚, 孙刚, 等.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 地震, 2015, 35(1): 28-37. [8] Waldhauser F, Ellsworth W L. A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California[J]. Bull Seismol Soc Amer, 2000, 90: 1353-1368. [9] 于湘伟, 陈运泰, 王培德.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位P波速度结构[J]. 地震学报, 2003, 25(1): 1-14. [10] 滕吉文, 姚虹, 周海南. 北京、 天津、 唐山和张家口地区的地壳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1979, 22(3): 218-236. [11] Lei J S, Xie F R, Lan C X, et al. Seismic images under the Beijing region inferred from P and PmP data[J]. Phys Earth Planet Inter, 2008, 168(3-4): 134-146. [12] 国家地震局《深部物探成果》编写组. 中国地壳上地幔深部探测成果[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1-407. [13] 嘉世旭, 齐诚, 王夫运, 等. 首都圈地壳网格化三维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6): 1316-1324. [14] Waldhauser F. HYPODD-A program to compute double-difference hypocenter location[R]. U. S. Geologic Survery open-file report, 2001. [15] 朱艾斓, 徐锡伟, 胡平, 等.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J]. 地质评论, 2005, 51(3): 268-274. [16] 郑钰, 杨建思. 双差算法的剖析及参数对定位的影响[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29(3): 85-93. [17] 张国民, 汪素云, 李丽, 等.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J]. 科学通报, 2002, 47(9): 663-668. [18] 谢卓娟, 吕悦军, 彭艳菊, 等. 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J].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3(3): 311-320. [19] 赵燕来, 孙若昧, 梅世蓉. 渤海地区地震参数的修定[J]. 中国地震, 1993, (3): 129-137. [20] 刁桂苓, 张四昌, 王培德, 等.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J]. 中国地震, 1999, 15 (3): 284 -229. [21] 张学民, 刁桂苓, 束沛镒, 等. 利用数字记录研究唐山强震区的速度结构[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 (1): 11-17. [22] 张四昌, 刁桂苓. 唐山地震序列的构造过程[J]. 中国地震, 1992, 8(2): 73-80. [23] 万永革, 沈正康, 刁桂苓. 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3): 793-804. [24] 徐锡伟, 于贵华, 王峰, 等. 1966 年邢台地震群的发震构造模型: 新生断层形成? 先存活断裂摩擦黏滑?[J]. 中国地震, 2000, 16(4): 364-378. [25] 徐锡伟, 吴卫民, 张先康, 等.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50-159. [26] 许桂林, 范国胜. 华北盆地北部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37-47. [27] 徐杰, 方仲景, 杨理华. 1966年邢台7.2 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J]. 地震地质, 1988, 10(4): 51-59. [28]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地震构造环境专题报告[R]. 北京.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