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根模, 刘喜兰. “诱发前震”的物理机制和前兆意义[J]. 中国地震, 1987, 3(增刊): 60-65. [2] 陈化然, 刘文兵.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关联特征及应用[J]. 地震, 2002, 22(1): 25-31. [3] 李炳乾. 中国大陆主要强震区强震活动的关联分析[J]. 内陆地震, 1992, 6(2): 131-137. [4] Pollitz F. Stress triggering of the 1999 Hector Mine earthquake by transient deformation following the 1992 Landers earthquake, Eos Trans[J]. AGU, Fall Meet Suppl, 2000, 81(48): F860. [5] 郝平, 刘杰, 韩竹军, 等. 印尼MS 8.7地震对中国大陆3次后续中强地震的动应力触发研究[J]. 地震, 2006, 26(3): 26-36. [6] 王琼, 王海涛, 赵卫明, 等. 喀什-乌恰地区近年来强震活动平静的可能成因[J]. 地震, 2007, 27(2): 99-111. [7] 朱令人. 新疆通志(十一卷, 地震志)[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309-310. [8] Okada Y. Internal deformation due to shear and tensile faults in a half-space[J]. Bull Seism Soc Amer, 1992, 82: 1018-1040. [9] 王海涛, 李莹甄, 屠泓为. 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J]. 内陆地震, 2006, 20(3): 10-17. [10] 高国英. 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 内陆地震, 1990, 4(1): 50-56. [11] 高国英, 王筱荣, 温和平, 等.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J]. 地震, 2007, 27(4): 18-26. [12] 郝平, 田勤俭, 傅征祥, 等.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较强余震的应力触发[J]. 地震研究, 2004, 27(3): 246-251. [13] 环文林, 常向东, 黄纬琼.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综合概率法[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9-41. [14] 丁国瑜, 田勤俭, 孔凡臣, 等. 活断层分段原则、 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