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泽武雄. 地震理论及其应用[M]. 黄兴建等译.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0. [2] Mogi K. Some feature of recent seismic activity in and near Japan,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great earthquake[J]. Bull Earthq Pred Res, 1969, 4 (4): 560-569. [3] 李钦祖, 余利民, 王吉易, 等. 成组地震是中国大陆地震的一个基本特点[J]. 地震学报, 1994, 7(4): 15-22. [4] 张国民, 耿鲁民, 张永仙, 等. 构造块体成组孕震模型和前兆场某些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1995, 17(1): 1-10. [5] Aki K. Earthquake Prediction: social implications[J]. Rev Geophys, suppl, 1995, 33(S1): 243-248. [6] 赵根模. 我国板内大地震之间的一种联系诱发作用[J]. 地震研究, 1981, 4(3): 253-264. [7] 赵根模. 诱发前震预报方法的检验1981—1992年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图象[J]. 地震, 1995, 15(2): 131-136. [8] 赵根模, 刘喜兰. “诱发前震”的物理机制和前兆意义[J]. 中国地震, 1987, 3(增): 60-65. [9] 刘文兵, 陈化然, 张国民.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关联特征的初步定量研究西南、 西北地区[J]. 地震, 2001, 21(3): 77-84. [10] 陈化然, 刘文兵. 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关联特征及应用[J]. 地震, 2002, 22(1): 25-31. [11] 陈化然, 李轶群, 马宏生, 等. 基于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强震成组孕育发生初步研究[J]. 地震, 2003, 23(3): 51-56. [12] 陈化然, 马宏生, 李轶群, 等.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的地震学证据[J]. 地震, 2003, 23(1): 23-28. [13] 赵根模, 姚兰予, 马淑琴. 断层位错引起的应力场变动与地震危险性预测[J]. 地震学报, 1994, 16(4): 448-454. [14]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等.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 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1(4): 1066-1073. [15] 程万正, 阮祥, 张致伟.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震型判定[J]. 地震, 2009, 29(1): 1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