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2010, Vol. 30 ›› Issue (4): 13-21.
傅征祥, 吕晓健, 郝平, 陈丹
收稿日期:
2010-04-26
修回日期:
2010-07-20
出版日期:
2010-10-31
发布日期:
2021-10-19
作者简介:
傅征祥(1941-), 男, 上海市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等研究。
基金资助:
FU Zheng-xiang, LU Xiao-jian, HAO Ping, CHEN Dan
Received:
2010-04-26
Revised:
2010-07-20
Online:
2010-10-31
Published:
2021-10-19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00—2008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7.5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时空图像, 认为: ① 1902—1974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7.5级以上浅源地震成组活动的主体地区, 沿着大三角地震区的边界顺时针迁移, 到了1997—2001年开始转移到大三角地震区的内部; ② 对于整个大三角地震区而言, 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震级(M)-时间(t)过程表明, 地震活动是活跃和平静交替出现的幕式过程; ③ 大三角地震区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时空迁移图像的力学机制, 可能是地震区内地震断层应力转移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傅征祥, 吕晓健, 郝平, 陈丹. 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强震成组活动迁移图像分析[J]. 地震, 2010, 30(4): 13-21.
FU Zheng-xiang, LU Xiao-jian, HAO Ping, CHEN Dan. Analysis on the Migration Patterns of Grouping Earthquakes in the Great Seismic Triangle Area of Eastern Asia Continent[J]. EARTHQUAKE, 2010, 30(4): 13-21.
[1] Gutenberg B, Richter C F. Seismicity of the earth and associated phenomena[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4. 16-20. [2] 马宗晋, 张德成. 板块构造与地震[A]. 李春昱等主编.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363-391. [3] 许忠淮.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J]. 地震学报, 2001, 23(5): 492-501. [4] 马宗晋, 傅征祥, 张郢珍, 等. 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2. [5] 傅征祥, 金学申, 邵辉成, 等. 中国大陆强地震成组活动迁移及其机理分析[J]. 地震, 2005, 25(4): 66-74. [6]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 世纪—公元1911年, MS≥4.7)[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5. [7]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编.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公元1912—1990年, MS≥4.7)[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8] Engdahl E R, Villasenor A. Global seismicity: 1900—1999,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arthquake and engineering seismology[A]. edited by W H Lee, Kanamori H, Jennings P C, Kisslinger C, et al. Color Plate 15, Academic Press[C]. Amsterdam Boston New York Oxford Paris San Diego San Francisco Singapore Sydney Tokyo, 2002. 665-690. [9] 张培震, 邓起东, 张国民, 等.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中国科学, 2003, 33(增刊): 12-20. [10] Kagan Y Y, Jackson D D. Long-term earthquake clustering[J]. Geophy J Int, 1991, 104: 117-133. [11] 张国民, 耿鲁明, 石耀霖. 中国大陆强震轮回活动的计算机模拟[J]. 中国地震, 1993, 9(1): 20-32. [12] 耿鲁明, 石耀霖, 张国民. 地震活动的简化模型研究[J]. 地震, 1993, 13(1): 68-75. |
[1] | 关兆萱, 万永革, 周明月, 王润妍, 宋泽尧, 黄少华, 顾培苑. 2024年新疆乌什MS7.1地震发震断层产状及其动力学探讨[J]. 地震, 2024, 44(2): 1-11. |
[2] | 李悦, 马晗宇, 刘振辉, 王熠熙, 邵永新. 天津典型观测井渗透性变化及对玛多7.4级地震响应机理分析[J]. 地震, 2024, 44(2): 33-51. |
[3] | 荆涛, Boonphor Phetphouthongdy, Chansouk Sioudom, 刘洋洋, 李继庚, 康春丽, 马未宇.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J]. 地震, 2024, 44(2): 52-62. |
[4] | 杨彦明, 苏淑娟, 王磊. 2020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ML4.5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及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 2024, 44(2): 63-85. |
[5] | 王婷婷, 边银菊, 任梦依, 杨千里, 侯晓琳. 地震事件分类识别软件[J]. 地震, 2024, 44(2): 104-119. |
[6] | 宋程, 张永仙,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J]. 地震, 2024, 44(2): 120-134. |
[7] | 刘俊清, 张小刚, 张宇, 蔡宏雷, 陈卓, 包秀敏.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多点源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J]. 地震, 2024, 44(2): 169-177. |
[8] | 黄峰, 熊仁伟, 林敬东, 赵峥, 杨攀新. 嘉黎断裂带中段流域地貌形态指数与新构造活动特征[J]. 地震, 2024, 44(1): 1-18. |
[9] | 舒甜甜, 罗艳, 朱音杰.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强地面运动模拟[J]. 地震, 2024, 44(1): 19-36. |
[10] | 吴旭, 薛兵, 李江, 朱小毅, 张兵, 黄诗. 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授时方法设计与实现[J]. 地震, 2024, 44(1): 37-49. |
[11] | 薄万举, 张立成,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J]. 地震, 2024, 44(1): 64-77. |
[12] | 岳晓媛, 李艳娥, 钟世军, 王薇, 王燕, 马梁. 唐山老震区M≥4.0地震前b值变化异常特征研究[J]. 地震, 2024, 44(1): 94-108. |
[13] | 贾昕晔, 白少奇, 贾彦杰, 刘芳, 娜热.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特征研究[J]. 地震, 2024, 44(1): 109-117. |
[14] | 陈光齐, 武艳强, 夏明垚, 李志远. 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7.6级地震: 震源特征、 灾害概况与应急响应[J]. 地震, 2024, 44(1): 141-152. |
[15] | 杨攀新, 熊仁伟, 胡朝忠, 高原.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震构造浅析[J]. 地震, 2024, 44(1): 153-1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