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军, 吴传勇, 李军, 等.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J]. 地震地质, 2006, 28(2): 269-278.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天山地震目录及中强震震源机制解[J]. 内陆地震, 1997, 11(增刊): 1-7. [3] 刘洁, 曲国胜, 童晓光, 等. 库车坳陷深浅构造变形与地震关系浅析[J]. 地震地质, 2002, 26(2): 236-247. [4] 彭伯云. 克孜尔水库活动断裂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J]. 岩土工程学报, 1993, 15(3): 106-110. [5] 杨又陵, 杨欣. 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与水库蓄水关系研究[J]. 内陆地震, 1996, 10(2): 147-154. [6] 杨志荣, 王建新, 王冬珠, 等. 1995年1月克孜尔水库小震群考察研究[J]. 内陆地震, 10(3): 245-250. [7] 尹力峰, 唐利华, 王海涛, 等. 克孜尔水库大坝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J]. 世界地震工程, 2002, 18(4): 167-172. [8] 雷小牛, 邓铭江, 李兰奇, 等. 新疆克孜尔水库地震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 中国安全学报, 2005, 15(11): 96-102. [9] 曲延军, 李志海, 杨成荣. 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J]. 内陆地震, 2007, 21(1): 19-27. [10] 邵学钟, 张家茹, 范会吉, 等.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J].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39(3): 336-346. [11] 张家茹, 邵学钟, 范会吉.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震转换波测深及其解释[J]. 地震地质, 1998, 20 (1): 34-42. [12] Waldhauser F, Ellsworth W L . A 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algorithm: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the northern Hayward Fault , California[J]. Bull Seism Soc Am, 2000, 90(6): 1353-1368. [13] 马秀芳. 用相对定位法测定1973年霍山震群的震源位置[J]. 地震研究, 1982, 5(1): 99-113. [14] 杨智娴, 陈运泰, 郑月军, 等.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D辑), 2003 , 33(增刊):129-136. [15] 李志海, 赵翠萍, 王海涛, 等.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北天山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J]. 内陆地震, 2004 , 18(2): 146-153. [16] 朱艾斓, 徐锡伟, 周永胜, 等.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3): 629-636. [17] 王海涛, 李志海, 赵翠萍, 等. 新疆北天山地区MS≥2.0地震震源参数的重新测定[J]. 中国地震, 2007, 23(1): 47-55.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新疆通志·地震志[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19] 卢华复, 贾东, 陈楚铭, 等.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J]. 地学前缘, 1999, 6(4): 215-221. [20] 张明利, 谭成轩, 汤良杰, 等.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分析[J]. 地球学报, 2004, 25(6): 615-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