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然而,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无可否认地包含了一系列幸运因素。海城地震预报事件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海城地震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并不顺利,但基础研究领域的诸多线索也使地震预报相关的科学挑战和技术解决方案逐步明确。
为推动新阶段的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的发展方向,本刊拟出版“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研究”虚拟专辑。该专辑拟在介绍国内外地震预报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地震监测预报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时代地震预报发展战略的任务和措施,以期进一步厘清地震预测预报的现状、困难和关键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势和重点任务,给出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战略建议,为新时代防震减灾战略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新思路。现特向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征集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地震》期刊组织出版“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研究”虚拟专辑。本专辑交稿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1日。如有投稿意愿,敬请按时交稿。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一、征文范围和内容
1. 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研究
国内外地震预报发展现状与趋势
地震预报的科学挑战与技术解决方案
防震减灾战略的科学问题与对策
2. 地震“长—中—短—临”一体化预报思路相关研究
长期、中期、短期及临震预报的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预报的技术路径与案例研究
3. 数值地震预报发展趋势研究
数值模拟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数值预报模型的优化与验证
4. 人工智能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地震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报模型开发
5. 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新型监测技术与设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方法
6. 地震监测发展战略研究
监测网络的优化与升级
数据共享与国际合作
二、征稿要求
1. 原创性:论文应为作者的原创成果,数据真实可靠,未曾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严禁一稿多投。
2. 创新性:内容需突出作者的创新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3. 格式要求:投稿格式参照《地震》投稿指南及论文模板,详见以下链接:
投稿指南:http://dizhen.ief.ac.cn/CN/column/column6.shtml
论文模板:http://dizhen.ief.ac.cn/CN/column/column20.shtml
4. 版面费:稿件被录用后,版面费由作者自理。
5. 投稿方式:
登录《地震》投稿网站:https://dizhen.ief.ac.cn/。
投稿时请备注“地震预测预报发展战略研究专辑”。
6. 审稿与出版:
所有稿件将严格按程序进行审稿、编辑和出版。
不符合送审要求的稿件将在初审阶段退回。
录用稿件将优先进行在线出版(知网网络首发)
三、专辑科学主编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邵志刚所长、宋彦云书记、张晓东研究员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王海涛研究员
四、征稿时间进度
(1)2025年7月1日:专辑投稿截止。
(2)2025年5月1日—2025年7月31日:稿件初审(学术审查)。对不符合发表要求的文章退稿;对质量较高的文章送审。
(3)2025年8月1日—2025年10月26日:编辑、校稿、出版。
五、出版时间
电子版:完成出版校对后,可尽快安排知网网络首发。
纸质版:《地震》2025年虚拟专辑。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锐、李晓波、胡晗
电 话: 010-88015641;010-88015160
邮 箱:dizhen@vip.sina.com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共同为推动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提升防震减灾能力贡献力量!
《地震》编辑部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