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杰远, 臧绍先. 日本海及中国东北地震的深度分布及其应力状态[J]. 地震地质, 1987, 9(2): 50-60. [2] 张立敏, 唐晓明.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与中国东北深震带[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26(4): 331-340. [3] 李春昱, 郭令智, 朱夏, 等.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 [4] 傅维洲. 中国东北深震及其构造意义[J]. 长春地震学院学报, 1996, 26(3): 316-321. [5] 张诚, 曹新玲, 曲克信, 等.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M]. 北京: 学术书刊出版社, 1990. [6] 高立新. 中国松辽盆地构造环境及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 地震, 2008, 28(4): 59-67. [7] 高立新. 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前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 东北地震研究, 2004, 20(4): 8-15. [8] 高立新. 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 2005, 25(1): 103-110. [9] 高立新, 阎海滨, 丁风和, 等. 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参数及序列特征[J]. 东北地震研究, 2005, 21(2): 16-23. [10] 张国民, 傅征祥. 华北强震的时间分布及物理解释[J].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28(6): 569-578. [11] 孙文斌.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趋势分析[J]. 东北地震研究, 1995. 11(3): 13-16. [12] 时振梁, 张少泉, 张敏政, 等. 地震工作手册[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