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兆宏, 范燕. 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J]. 地震地质, 1999, 21(1): 69-76. [2] 车兆宏, 张艳梅.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断层现今活动[J]. 地震, 2001, 21(3): 31-38. [3] 刘善华, 张鹤, 李民. 强震孕育与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时空分布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24(4): 48-56. [4] 唐方头, 邓志辉, 张培震, 等. 由跨断层形变测量反映的华北地块近期断裂活动特征[J]. 中国地震, 2004, 20(4): 399-404. [5] 谢觉民, 杨国华, 郭良迁. 华北地区跨断层垂直形变分区特征及其对块体划分的意义[J]. 地震地质, 2000, 22(4): 387-394. [6] 张四新, 焦利真, 李建平. 断层形变异常识别与地震预测[J]. 国际地震动态, 2007, 341(5): 30-33. [7] 张祖胜, 杨国华, 薄万举, 等. 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断层形变速率变化与强震危险区研究[J]. 中国地震, 1996, 12(4): 347-357. [8] 薄万举, 吴翼麟. 信息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5, 15(3): 24-88. [9] 薄万举, 郭良迁. 首都圈断层形变空间信息合成图像[J]. 地震, 2001, 21(3): 99-103. [10] 焦青, 周俊萍. 跨断层垂直位移速率的动态演化特征与强震的关系[J]. 地震, 1998, 18(3): 265-273. [11] 张晶, 孙柏成, 张成强. 唐山地震的重力异常及其震后变化[J]. 地震, 1998, 18(3): 293-298. [12] 张晶, 孙柏成. 张北MS6.2地震前重力异常及异常机制探讨[J]. 地震, 2001, 21(2): 75-78. [13] 黄辅琼, 陈 颗, 白长清, 等. 八宝山断层的变形行为与降雨及地下水的关系[J]. 地震学报, 2005, 27(6): 637-646. [14] 杨国华, 江在森, 刘广余. 华北地区的水平运动场与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可能关系[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27(2):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