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2012, Vol. 32 ›› Issue (2): 95-104.
李真1, 陈石2, 秦建增1, 卢红艳2, 徐伟民2
收稿日期:
2011-10-17
修回日期:
2011-11-10
出版日期:
2012-04-30
发布日期:
2021-08-20
作者简介:
李真(1985-), 女, 河南安阳人,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流动重力监测与地震预报等研究。
基金资助:
LI Zhen1, CHEN Shi2, QIN Jian-zeng1, LU Hong-yan2, XU Wei-min2
Received:
2011-10-17
Revised:
2011-11-10
Online:
2012-04-30
Published:
2021-08-20
摘要: 华北地区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由于独立联测, 自成体系, 绝对控制点较少, 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在绝对控制较弱的地区会产生畸变, 也不能有效的消除仪器标定系统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本文以华北大网作为控制网, 结合绝对重力点进行联合平差计算, 使各省区地震重力监测网平差精度提高了(0~4)×10-8 m/s2, 平差起算基准相统一, 绝对控制较弱的地区畸变减小。 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 对华北地区各省区地震重力监测网2010年二期重力平差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部分重力点位系统误差高达60×10-8 m/s2, 经过系统误差改正后, 重力场动态变化趋于一致。 经过各项改正后, 华北地区2010年重力场动态差分图像对地震前兆具有更好的反映。
中图分类号:
李真, 陈石, 秦建增, 卢红艳, 徐伟民. 多网重力数据联合平差和系统误差改正[J]. 地震, 2012, 32(2): 95-104.
LI Zhen, CHEN Shi, QIN Jian-zeng, LU Hong-yan, XU Wei-min. Combined Adjustment and Systematic Error Correction of Multi-network Repeated Gravity Observations[J]. EARTHQUAKE, 2012, 32(2): 95-104.
[1] 祝意青, 梁伟锋. 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46-249. [2] Hunt T M. Gravity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1968 Inangahua earthquake[J]. J Geol Geophys, 1970, 13(4): 1050-1051. [3] 申重阳, 李辉. 研究现今地壳运动和强震机理的一种方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1): 49-56. [4] Groten E.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high precision gravimetry as a tool for crustal movement detection[J]. Geodynamics, 1995, (19): 141-157. [5] Valliant H D. The LaCoste and Romberg AirPSea Gravity Meter: An Overview[M]. CRC Handbook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t Sea , 2nd edition, 1991. [6] 李辉, 徐如刚, 申重阳, 等. 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 30(5): 16-18. [7] 玄松柏, 刑乐林. 国内绝对重力实验观测比对[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4): 72-74. [8] 李瑞浩, 黄建梁, 李辉, 等.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J]. 地震学报, 1997, 19(4): 399-407. [9] 申重阳, 李辉. 丽江7.0级地震重力前兆模式研究[J]. 地震学报, 2003, 25(2): 163-171. [10] 祝意青, 徐云马. 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10): 2538-2546. [11] 王辉, 曹建玲. 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J]. 地震, 2011, 31(2): 11-23. [12] 张跃刚, 胡新康. 华北地区块体及其边界的相对运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1): 47-50. [13] 国家地震局制定. 地震重力测量规范[R].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 90-91. [14] 郝洪涛, 李辉. 基于重力差方法检测重力仪一次项系数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1, 31(2): 87-90. [15] 卢红艳, 郑金涵. 利用实测资料确定LCR重力仪的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 25(4): 20-25. [16] 张树宝, 王绍丽. 强烈破坏性构造地震的成因及预报[J]. 河北地质, 2011, (1): 32-36. |
[1] | 关兆萱, 万永革, 周明月, 王润妍, 宋泽尧, 黄少华, 顾培苑. 2024年新疆乌什MS7.1地震发震断层产状及其动力学探讨[J]. 地震, 2024, 44(2): 1-11. |
[2] | 李悦, 马晗宇, 刘振辉, 王熠熙, 邵永新. 天津典型观测井渗透性变化及对玛多7.4级地震响应机理分析[J]. 地震, 2024, 44(2): 33-51. |
[3] | 荆涛, Boonphor Phetphouthongdy, Chansouk Sioudom, 刘洋洋, 李继庚, 康春丽, 马未宇. 基于潮汐附加构造应力的2013年灯塔MS5.1地震射出长波辐射变化分析[J]. 地震, 2024, 44(2): 52-62. |
[4] | 杨彦明, 苏淑娟, 王磊. 2020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ML4.5地震破裂方向性测定及发震构造分析[J]. 地震, 2024, 44(2): 63-85. |
[5] | 王婷婷, 边银菊, 任梦依, 杨千里, 侯晓琳. 地震事件分类识别软件[J]. 地震, 2024, 44(2): 104-119. |
[6] | 宋程, 张永仙,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J]. 地震, 2024, 44(2): 120-134. |
[7] | 刘俊清, 张小刚, 张宇, 蔡宏雷, 陈卓, 包秀敏.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多点源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J]. 地震, 2024, 44(2): 169-177. |
[8] | 黄峰, 熊仁伟, 林敬东, 赵峥, 杨攀新. 嘉黎断裂带中段流域地貌形态指数与新构造活动特征[J]. 地震, 2024, 44(1): 1-18. |
[9] | 舒甜甜, 罗艳, 朱音杰.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强地面运动模拟[J]. 地震, 2024, 44(1): 19-36. |
[10] | 吴旭, 薛兵, 李江, 朱小毅, 张兵, 黄诗. 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授时方法设计与实现[J]. 地震, 2024, 44(1): 37-49. |
[11] | 薄万举, 张立成,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J]. 地震, 2024, 44(1): 64-77. |
[12] | 岳晓媛, 李艳娥, 钟世军, 王薇, 王燕, 马梁. 唐山老震区M≥4.0地震前b值变化异常特征研究[J]. 地震, 2024, 44(1): 94-108. |
[13] | 贾昕晔, 白少奇, 贾彦杰, 刘芳, 娜热.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特征研究[J]. 地震, 2024, 44(1): 109-117. |
[14] | 陈光齐, 武艳强, 夏明垚, 李志远. 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7.6级地震: 震源特征、 灾害概况与应急响应[J]. 地震, 2024, 44(1): 141-152. |
[15] | 杨攀新, 熊仁伟, 胡朝忠, 高原.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震构造浅析[J]. 地震, 2024, 44(1): 153-1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