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鉴海, 索玉成, 余素荣. 地磁场与电离层异常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 空间科学学报, 2005, 25(6): 536-542. [2] 丁鉴海, 车时, 余素荣. 地磁日变地震预报方法及其震例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9. [3] 丁鉴海, 黄雪香, 张淑兰. 地磁“低点位移”预报地震方法的研究[J]. 地震, 1991, 3: 50-58. [4] 胡久常. 地磁Z分量日变“低点位移" 异常成因分析[J]. 地震, 2011, 31(2): 79-86. [5] 丁鉴海 , 卢振业, 黄雪香. 地震地磁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4. [6] 丁鉴海, 黄雪香, 邢如英. 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及其与地震关系[J]. 地震学报, 1988, 10(4): 406-414. [7] 徐文耀. 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 [8] 徐文耀. 地磁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9] 陈化然, 杜爱民, 王亚丽. 地磁低点位移与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初步研究EJJ[J]. 地震学报, 2009, 31(1): 59-67. [10] 张建国, 刘晓灿, 唐庭梅. 地磁内、 外源场分离及其强震前内、 外源电流体系的演化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 29(5): 47-50. [11] 王亚丽, 吴迎燕, 卢军. 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z分量日变化相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4): 1033-1040. [12] 冯志生, 李琪, 李鸿字. 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J]. 中国地震, 2009, 25(2): 206-213. [13] 张学民, 钱家栋, 王亚丽. 地磁低点位移频谱特征及机理探讨[J]. 地震学报, 2008, 30(5): 474-483. [14] 丁鉴海, 卢振业, 余素荣. 地震地磁学概论[M]. 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15] 丁鉴海, 余素荣, 肖武军. 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J]. 西北地震学报, 2003a, 25(1) : 16-21. [16] 丁鉴海, 刘杰, 余素荣. 地磁日变化异常与强震的关系[J]. 地震学报, 2004, 26(增刊): 79-87. [17] 王武星, 丁鉴海, 余素荣. 汶川MS8.0地震前地磁短临异常与强震预测探索[J]. 地震学报, 31(2): 172-179. [18] 吴迎燕, 徐文耀, 陈耿雄. 磁暴期间几种主要磁扰成分的演化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50(1): 1-9. [19] Wen-Yao Xu. Decomposition of daily geomagnetic variations by using method of natural orthogonal component[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4, 109: A05218. [20] 赵旭东, 杜爱民, 陈化然. Sq电流体系的反演与地磁日变模型的建立[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6): 1959-1967. [21] 徐文耀, 李卫东. 东亚大陆磁异常区地磁太阳日变化的异常特征[J]. 空间科学学报, 1994, 14(2): 134-143. [22] 张学民, 丁鉴海, 申旭辉. 汶川8级地震前电磁扰动与电磁立体监测体系[J]. 电波科学学报, 2009, 24(1): 1-8. [23] 肖军武, 余素荣, 丁鉴海. 强震前的地磁异常现象[J]. 地震, 2006, 26(4): 52-58. [24] 胡久常, 刘伟, 郭明瑞.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EJJ[J]. 地震学报, 2009, 31(5): 589-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