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锡伟, 程国良, 于贵华, 等.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J]. 地震地质, 2003, 25(1): 61-70. [2]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区形变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5): 805-811. [3] 黄祖智, 唐荣昌. 则木河断裂与地震[J]. 地震研究, 1983, 6(2): 167-177. [4] 李坪.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267. [5] 唐荣昌, 黄祖智, 伍先国, 等. 则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与地震[J]. 中国地震, 1986, 2(4): 82-88. [6] 张世民, 谢富仁.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7级以上强震构造区的划分及其构造地貌特征[J]. 地震学报, 2001, 23(1): 37-44. [7] David L H, Jeff W.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ial GPS in upland fluvial geomorphology[J]. Geomorphology, 1999, 29(1-2): 121-134. [8] 张显峰, 崔伟宏. 差分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00, 6: 4-6. [9] 王春瑞, 李景福, 王吉平. GPS RTK技术在滩涂测量中的应用[J]. 海洋测绘, 2002, 22(5): 40-41. [10] 李兴唐, 许学汉, 黄鼎成, 等. 渡口-西昌区域河流冲积层14C年龄与断裂活动最新地质年代研究[J]. 地质科学, 1985, 3: 262-275. [11] 杜平山. 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与古地震研究[J]. 四川地震, 1994, (1): 42-52. [12] 陈富斌. 横断山系新构造研究[M]. 成都: 成都地图出版社, 1992. [13] 杜平山, 冯元保. 则木河断裂的内部结构[J]. 四川地震, 2000, 1: 24-48. [14] 任金卫, 李坪.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J]. 地震地质, 1993, 15(2): 97-106. [15] 闻学泽. 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模式[J]. 地震研究, 1983, 6(1): 4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