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地震局.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8. [2] 邓起东, 张培震, 冉勇康, 等.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J].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02, 32(12): 1020-1030. [3] 陕西省地震局. 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4] 孙昭民, 邓起东. 六盘山东麓断裂和陇县—宝鸡断裂带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中国活断层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4. [5] 彭建兵. 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J]. 地震地质, 1992, 14(2): 19-26. [6] 师亚芹. 陇县—岐山—周至断裂的运动方式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特点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1996, (2): 84-86. [7] 刘锁旺, 甘家思, 姚运生, 等. 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1997, (3): 73-83. [8] 石卫. 陇县—宝鸡断裂带发育特征及活动性分析[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1. [9] 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组. 宝鸡市小区划报告[R]. 2011. [10] 史志刚, 袁道阳, 李廷栋, 等.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J]. 科技导报, 2013, 31(12): 48-52. [11] Lin A, Rao G, Yan B. Flexural fold structures and active faults in the northern–western Weihe Graben, central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5, 114: 226-241. [12] 李新男. 鄂尔多斯西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 运动特征及构造变形模式[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7. [13] 冯希杰, 戴王强, 董星宏. 从陕西省扶风县古水路堑剖面剖析渭河断裂第四纪活动[J]. 中国地震, 2003, 19(2): 188-193. [14] 冯希杰, 田勤俭, 申旭辉.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J]. 地质论评, 2003, 49(3): 233-238. [15]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 地质科技成果汇编, 第1集, 1953—1982[M]. 陕西省地质矿产局, 1989. [16]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海原活动断裂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17] 丁国瑜, 田勤俭, 孔凡臣, 等. 活断层分段: 原则、 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18] Alle, 闻学泽, 罗灼礼, 等. 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 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J]. 地震学报, 1989, (4): 362-372. [19] 李小强. 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5. [20] 刘兴旺, 袁道阳, 吴赵, 等. 六盘山断裂带活动性差异及其对六盘山隆升的影响[J]. 第四纪研究, 2016, 36(4): 898-906. [21] 丁国瑜, 田勤俭, 申旭辉, 等.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区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和总量[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7. [22] 张宏卫, 邓起东. 不对称盆地形成机制探讨: 以渭河盆地为例[J]. 中国地震, 1992, (1): 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