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世蓉, 冯德益, 张国民, 等. 中国地震预报概论[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2] 茂木清夫. 地震前兆现象产生的机制[J]. 世界地震译丛, 1994, 4: 11-16. [3] 刘蒲雄. 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特征[J]. 地震, 1982, 2(2): 5-7. [4] 刘蒲雄, 陈兆恩, 高伟, 等. 大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变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地震活动性标志[J]. 地震, 1997, 17( 2): 113-125. [5] 杨立明, 车时. 大震前后中强地震活动格局变化及其预测意义初步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4, 26(3): 212-217. [6]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等.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J]. 地震学报, 2002, 24(6): 569-578. [7] 宋治平, 梅世蓉, 尹祥础. 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及其力学研究[J]. 地震学报, 1999, 21(3): 271-277. [8] 刁守中, 刘西林, 华爱军. 苍山5.2级地震异常群体时空演化特征[J]. 东北地震研究, 2002, 18(2): 1-9. [9]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活动图像特征与强震危险区经验性预测依据的初步研究[J]. 四川地震, 2005, 117(4): 12-20. [10] 谢智, 刘尧兴, 谢健健, 等. 河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特征[J]. 地震, 2001, 21(2): 70-74. [11] 任雪梅, 马禾青, 赵知军, 等. 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67-272. [12] 程建武, 杨立明, 王振亚.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4): 330-334. [13] 兰从欣, 朱红彬, 郭心.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11-14. [14] 易桂喜, 韩渭宾.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频度的变化特征[J]. 地震研究, 2004, 27(1): 8-13. [15] 王筱荣. 新疆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研究[J]. 华南地震, 2005, 25(1): 17-23. [16] 吕培苓. 湖北西部地区小震活动与台湾强震关系研究[J]. 地震, 2004, 24(1): 71-75. [17] 陈学忠, 郭祥云, 李艳娥. 首都圈地区小震活动月频次分布特征[J]. 地震, 2007, 27(4): 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