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继成,魏富胜.论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化——地震活动度[J].中国地震, 1987, (增刊): 12-22. [2] 顾方琦. 地震空间集中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地震, 1985, (4): 1-8. [3] 韩渭宾,廖志和,王维恩,等.川滇分带地震学短期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A].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地震预报的理论与方法——“八五”攻关三级课题论文集[C]地震预报的理论与方法——“八五”攻关三级课题论文集[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72-80. [4] 王琳英,朱传镇.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估计[J]. 中国地震, 1988, 4(3): 80-85. [5] 赵振. 大震前震级-频度关系中参数Z的减小[J]. 地震科学研究, 1983, 14(1): 5-9. [6] 周翠英,蒋海昆,王红卫,等.地震学预报指标的一种提取方法——对比筛选法[J]. 地震, 1994, 14(4): 14-22. [7] 许绍燮. 地震预报能力评分[A].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文集——地震学专集[C]. 北京: 学术期刊出版社, 1989. 586-590. [8] 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等.中国地震预报概论[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3. [9] 张国民,高旭. 综合分析预报的科学思路与技术途径[A].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综合预报专集[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3-11. [10] 张肇诚,王贵宣,郑大林. 地震前兆含义、科学问题与研究途径的探讨[J]. 地震, 1997, 17(4): 429-438. [11] 全国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清理攻关组. 地震综合预报探索二十年[J].中国地震, 1986, 2(4): 13-23. [12] 张肇诚. 地震前兆的类型及其应用[J]. 地震, 1987, (3):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