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朝忠, 杨攀新, 李智敏, 等.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的发震机制探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 59(5): 1637-1616. [2] 马亮. 2016年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特征与地质构造[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 38(5): 1-7. [3] 郑博文, 龚文瑜, 温少妍, 等. 基于Sentinel-1A的青海门源MW5.9级地震发震构造特征[J]. 地震地质, 2018, 40(4): 872-882. [4] 何文贵, 刘百篪, 袁道阳, 等.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0, 22(1): 90-97. [5] 赵静, 牛安福, 李强, 等. 陇西块体周边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特征研究[J]. 地震研究, 2016, 39(3): 351-358. [6] 张希, 贾鹏, 唐红涛, 等. 门源6.4级地震前跨断层水准前兆性指标异常与震后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 36(4): 283-287. [7] 李媛, 刘峡, 刘希康, 等. 2016年门源MS6.4地震前祁连山周边断层活动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 36(4): 288-293. [8] 江在森, 马宗晋, 张希, 等. GPS初步结果揭示的中国大陆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J].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46(3): 352-358. [9] 张希, 江在森. 用最小二乘配置获得地形变应变场动态图像的几个问题研究[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9, 19(3), 32-39. [10] 邹镇宇, 江在森, 武艳强, 等. 基于GPS速度场变化结果研究汶川地震前后南北地震带地壳运动动态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5): 1597-1609. [11] Matsu’ura M, Jackson D D and Cheng A. Dislocation model for aseismic crustal deformation at Hollister, California[J]. J Geophys Res, 1986, 91(B12): 12661-12674. [12] Okada Y. Surface defomration due to shear and tensile faults in a half-space[J]. Bull Seismol Soc Am, 1985, 75 (4): 1135-1154. [13] 张希, 王庆良, 唐红涛, 等. 汶川地震孕震背景与同震变化的铲形断层位错模拟[J]. 地球学报, 2011, 32(2): 189-194. [14] 张希, 张四新, 李瑞莎, 等. 渭河断裂中东段长水准剖面的非均匀负位错反演[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2, 32(5): 1-5. [15] 陈兵, 江在森, 赵振才. 中国西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 中国地震, 2000, 16(1): 77-85. [16] 江在森, 丁平, 王双绪, 等. 中国西部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