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凤鸣, 吴戈. 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2. [2] 薄万举, 章思亚, 刘宗坚, 等. 大地形变资料用于地震预测的回顾与思考[J]. 地震, 2007, 27(4): 68-76. [3] 陈立德, 罗平, 傅红, 等.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 短、 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J]. 地震, 1997, 17(1): 1-13. [4] 付虹, 陈立德, 罗平, 等.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3)[J]. 地震研究, 1997, 20(4): 5-16. [5] 刘以齐. 定点形变台站监测范围模式[J]. 地震研究, 1992, 15(2): 162-170. [6] 牛安福. 地壳变形的突变性与地震短期预报[J]. 国际地震动态, 2002, 2: 10-12. [7] Dobrovolsky I P, Zubkov S I, Miachkin V I. Estimation of the size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zones[J].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979, 117: 1025-1044. [8] Takemoto S. Some problems on detec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rustal strains and tilt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1991, 96: 10377-10390. [9] 张肇诚, 罗咏生, 郑大林.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7.8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10] 全蓥道.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66-1975)[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8. [11] 祝意青, 付广裕, 梁伟锋, 等. 鲁甸MS6.5、 芦山MS7.0、 汶川MS8.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变[J]. 地震地质, 2015, 37(1): 319-330. [12] 祝意青, 徐云马, 梁伟锋. 2008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中期预测[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5): 13-15+132. [13] 程式, 任昭明. 1976年11月7日四川省盐源6.7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14] 孙晓丹, 王海涛. 1979年3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6.0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15] 贺楚儒, 张德齐. 1979年7月9日江苏省溧阳6.0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16] 程万正. 1989年4月16日至7月21日四川省巴塘强震群[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89—1991)[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0. [17] 马文静, 张雅玲, 邹文卫. 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共和7.0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89—1991)[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0. [18] 王振亚, 肖丽珠, 汤泉. 1990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6.2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89—1991)[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0. [19] 王双绪, 江在森, 陈文胜, 等. 景泰5.9级地震的断层形变异常及中短期预报[J]. 地震学报, 2001, 23(2): 151-158. [20] 江在森, 祝意青, 王庆良, 等. 永登5.8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断层形变与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J]. 地震学报, 1998, 20(3): 264-271. [21] 苏琴, 杨永林, 郑兵, 等. 4·20芦山7.0级地震预测思路及过程回顾[J]. 地震地质, 2014, 36(4): 1077-1093. [22] 陈立德.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龙陵7.4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3] 程式, 任昭明.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7.2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76—1980)[C].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4] 程式, 任昭明.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道孚6.9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81—1985)[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5] 罗平. 1985年4月18日云南省禄劝6.3级地震震例报告[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81—1985)[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6] 付虹, 刘丽芳, 王世芹, 等. 1995年7月12日云南省孟连西7.3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5—1996)[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27] 陈立德, 赵维城. 一九七六年龙陵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79. [28] 四川省地震局. 一九七六年松潘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79. [29] 杨马陵, 苏乃秦. 1997年伽师强震群及预报概况[J]. 内陆地震, 1997, 11(4): 390-398. [30] 陈玉华, 李永强, 王培玲, 等.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2000—2002)[C].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8. [31] 程式, 任昭明.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炉霍7.6级地震[A]. 见: 张肇诚主编. 中国震例(1966—1975)[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8. [32] 刘丽芳, 王世芹, 付虹, 等.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7.0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5—1996)[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33] 苏迺秦, 王海涛. 1997年1月21日至1998年8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强震群[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7—1999)[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34] 王安东, 谷光裕, 黄河, 等. 1999年11月29日和2000年1月12日辽宁省海城—岫岩5.4级和5.1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7—1999)[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35] 高国英, 王海涛. 1996年3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6.9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7—1999)[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36] 黄保大, 张子广, 边庆凯, 等. 1998年1月10日和1999年3月11日河北省张北6.2级和5.5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1997—1999)[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37] 马玉虎, 王培玲, 李永强. 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兴海6.6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2000—2002)[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8. [38] 杜方, 吴江, 龙思胜, 等. 2001年2月14和23日四川省雅江5.0和6.0级地震[A]. 见: 陈棋福主编. 中国震例(2000—2002)[C].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8. [39] 王琼, 孙甲宁, 高国英, 等. 2003年2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6.8级地震[A]. 见: 车时, 蒋海昆主编. 中国震例(2003—2006)[C].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4. [40] Dambara T. A revised 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of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n earthquake and its magnitudes (in Japanese)[J]. Rep. Coord. Comm. Earthquake Predict, 1979, 21: 167-169. [41] 赵根模, 杨港生, 陈化然. 寂静的前震与地震预测[J]. 地震, 2001, 21(1): 69-77. [42] 傅容珊, 万柯松, 崇加军, 等. 地震前兆还是其他因素?与“汶川大地震宽带地震仪短临异常及成因初探”作者商榷[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2): 584-589. [43] 胡小刚, 郝晓光. 强台风对汶川大地震和昆仑山大地震“震前扰动”影响的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5): 1363-1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