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红艳, 谢富仁, 崔效锋. 张渤带陆地段现代构造应力场的非均匀特征[J]. 中国地震, 2009, 25(3): 314-324. [2] 陈建国, 边庆凯. 怀来体应变对张北地震的反应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 26(增刊) : 163-167. [3] 黄立人, 王学忠, 刘天奎.唐山地震前后的水平形变[J]. 地震学报 1988, 10(4): 375-384. [4] 李海孝, 王日风, 李疏萍, 等. 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56-60. [5] 马栋, 陈建国, 陈晓燕. 张家口地区应变参数变化及其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1-5. [6] 马栋, 晏锐, 武艳强, 等. 张渤带洞体应变参数解算及结果分析[J]. 中国地震, 2013, 29(1): 97-106. [7] 孟国杰, 黎凯武. 张北6.2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J]. 地震, 1999, 19(3): 261-266. [8] 宋晓冰, 李海孝, 张常慧, 等. 河北张北M6.2地震前怀来地震台的中短期异常[J]. 山西地震, 2005, (1): 6-8. [9] 张永仙, 刘桂萍. 张北6.2级地震近震区前兆异常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J]. 地震, 2002, 20(1): 53-58. [10] 张跃刚, 王玉珍, 尹宝军, 等.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4.8级地震[J]. 中国地震, 2013, 29(2): 219-229. [11] 周硕愚, 施顺英, 帅平. 唐山地震前后地壳形变场的时空分布、 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J]. 地震学报1997, 19(6): 559-565. [12] 曹凤娟, 焦明若. 基于层次分析的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及效能评估[J].中国地震, 2012, 28(4): 415-424. [13] 高旭, 郭大庆, 李海华. 我国中期地震预报的指标体系研究[J]. 地震, 1995, 增刊: 66-78. [14] 刘仲全. 云南及邻区MS≥6.0级地震的重力异常指标体系研究[J]. 地震研究, 1995, 18(4): 378-387. [15] 刘文龙, 周云好, 张军. 华东地区中强震前中短期地震学指标体系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7, 18(1): 46-54. [16] 戈澍谟, 郑福婉, 魏若萍. 1~3年强震危险区预测的指标体系[J]. 内陆地震, 1997, 11(3): 193-201. [17] 陈棋福, 郑大林, 高荣胜, 中国震例(1997—1999)[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18] 陈棋福, 郑大林, 刘桂萍, 李明, 中国震例(1995—1996)[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19] 张肇诚, 罗兰格, 李海华, 陈立德, 中国震例(1976—1980)[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0] 张肇诚, 罗兰格, 李海华, 陈立德, 中国震例(1981—1985)[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0. [21] 梅世蓉, 胡长和, 朱传镇, 等.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2. [22] 蔡惟鑫, 我国定点形变连续观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2, (2): 88-93. |